纠纷缘起
2017年9月28日,一名顾客与健身房达成私教协议,支付了17280元作为私人教练的费用。此外,该顾客还购买了价值2599元的两年会员卡。但之后,健身房在课程安排上出现混乱,频繁以各种借口延迟、暂停课程,甚至一度关闭。到了2018年5月18日,健身房租赁的场地房主解除了租赁合同,导致健身房彻底停止运营。
投诉调解
消费者遇到问题后,向白山路市场管理所提出了投诉。但在调解过程中,商家拒绝退还剩余款项,双方意见相差甚远。结果,调解工作以失败告终,双方代表在“调解终止,分歧严重”的处理结果上签字确认。由于调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,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保护。
证据呈现
消费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要求得到认可,出示了多份材料。其中包括微信聊天记录,显示健身房频繁推迟课程或停业;此外,还有诉讼文件、会员证、收款凭证、投诉记录以及照片等。这些材料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均被认定为有效,对案件的判决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诉求分析
消费者提出了两点诉求。首先,他们希望健身房退还剩余的私教费用,因为健身房违约,消费者觉得继续接受服务已无意义。其次,考虑到自己在该健身房锻炼了近一年,他们要求退还一半的会员费,即1299.50元。消费者希望通过合理的请求来弥补自己的损失。
法律依据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第九十四条,若一方未按时履行债务或存在其他违约情形,导致合同目标无法达成,合同一方有权终止合同。在本例中,健身房停业且未提供约定的健身场所与服务,其违约导致消费者无法实现健身目的,因此消费者请求解除服务合同,这完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。
退费探讨
从法律角度分析,健身房退款事宜相对繁杂。若合同中明确提到因健康问题无法继续上课可退还费用,健身房理应退还;若合同中未提及此类条款,例如腰痛等非法定解除条件,消费者退卡可能构成违约,健身房有权拒绝退款。若私教服务仅是私下约定,其服务可以被替代,不算作解除合同的合法理由;若合同中具体说明了教练姓名,更换教练则视为违约行为,消费者有权申请退卡。对于健身卡转让,若健身房见卡即服务,顾客能随意转让。
面对健身房退款纠纷这类问题,你认为哪种维权手段最为高效?不妨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,让我们共同来聊聊更多的法律话题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eiliyangquan.com/html/tiyuwenda/9953.html